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以案说法 > 刑事案件

为躲债务转移财产!男子因拒执罪获刑

发布时间:2025-06-29|栏目:刑事案件|浏览次数:13

   逃避执行?转移财产?

   法院判决的债务岂能一“转”了之!

   男子拒不偿还债务

   还将财产转入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儿子账户

   试图金蝉脱壳,殊不知,这一行为,已踩中拒执罪的红线!

   近日,思明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

   对一“老赖”提起公诉,获法院判决支持 

案情回顾

  欠款不还,转移财产逃避执行

        2013年起,罗某某因承包工程需垫付资金,多次向小李借款周转。2016年,双方结算确认罗某某共计欠款200万元,并签署了《借款及货款确认书》。但还款期限届满后,罗某某却一再拖延。

   无奈之下,小李把罗某某告上了法庭。经审理,法院判决罗某某需偿还195万元本金及利息。判决生效后,罗某某扔拒不履行。小李申请强制执行,法院依法对执行案件立案,他却仍未还款。

         20224月,罗某某之前为工程垫付的款项到账。为逃避执行,他未向法院申报这笔款项,而是通过取现、偷偷转入其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儿子名下的银行账户的方式,使得收回款项中的80万余元无法进入法院执行范围。

检察履职

   东窗事发,被判处有期徒刑

         20242月,法院执行局发现上述线索后,采取措施督促罗某某执行。罗某某找到小李,与其达成分期还款的和解协议,但仅履行了第一期还款20万元后,罗某某就未再继续支付剩余款项。20246月,法院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,罗某某接到民警电话通知,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前述犯罪事实。

   案件移送思明区检察院后,检察官引导公安机关侦查,补强相关证据;在罗某某试图翻供时向其开展了释法说理,促使其在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。

   思明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,罗某某对生效的判决、裁定在有能力执行,却隐藏、转移财产,致使判决、裁定无法执行,以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对罗某某提起公诉。

   法院经审理,采纳公诉机关指控的全部事实、罪名和量刑建议,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判处罗某某有期徒刑。

检察官提醒

   以诚信履约,以行动守法

   生效裁判文书具有国家强制力。根据法律规定,当事人对法院生效判决、裁定,在有能力执行的情况下,通过转移、隐匿财产等方式拒不执行,情节严重的将面临刑事处罚。

   主动履行生效判决、裁定是法定义务。被执行人须积极、主动配合执行工作,不得以“清偿其他债务”等理由对抗已生效裁判确定的优先执行义务。即便只是拒不履行部分义务,若其拒不执行行为已达到刑事立案标准,仍需依法承担刑事责任,财产处分行为无法成为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。

 

   法条链接 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三百一十三条

   对人民法院的判决、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来源:厦门检察、思明检察联合出品
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0 0
标签:全部
网友评论

管理员

该内容暂无评论

局域网网友
Copyright © 2022-2023 天下无冤 版权所有
电话:18610123139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SOHO办公A2103 京ICP备2022027235号-1